Marknadens största urval
Snabb leverans

Böcker av

Filter
Filter
Sortera efterSortera Populära
  • av Mike McKinley, &#20811, &#21033, m.fl.
    286,-

    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但有可能不是。毕竟,耶稣自己也说过,有些人会以他的名义做一些看似「基督徒」的事情,但并不真的认识他。或者你知道自己不是基督徒,你想知道成为基督徒到底意味着什么。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神非常清楚这一点。他知道谁认识他,谁不认识他。尽管我们的自我意识非常有限,但圣经给了我们准则,这些准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是否真是基督的跟随者。 迈克-麦金利向我们展示了审视我们与神的关系的重要性,并帮助我们勇敢地提出困难的问题,最终让我们看到自己是否在信仰中,以及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 灵修经典《赞美的祭》《信仰的确据》合集
    av &#25991, &#20811, &#26364, m.fl.
    260,-

    巴文克博士这两本灵修书籍当年甫一出版,就受到了荷兰读者的热烈欢迎。《赞美的祭》是"在获得领主餐资格前后的默想",是宣告基督信仰的杰作,使用价值极高。人们在实际的教会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真有必要举行公开的信仰宣告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宣告信仰基督究竟是什么意思?洗礼和主餐之间有什么关系?上帝真要求我们加入教会吗?真诚宣告信仰有何益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者都用明白且合乎圣经的话做了回答。《信仰的确据》则针对怀疑论、不信哲学的时代通病,探寻能带给人心灵平安的信仰确据。通过检视科学确据与宗教确据的区别,回顾、辨析历史上追求确据的方法,最终为基督的教会找到一条稳固的信仰确据之路。

  • av &#20811, &#26446, &#33635, m.fl.
    420,-

    "徽派语文"姓"徽派",名"语文"。徽派语文阜阳智慧的根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以正确的方法做事,才能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远致、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拂去历史的尘埃,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今天仍闪耀着灵动、深远的思想光芒,对现代人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现今的课堂教育也有深刻的启发。徽派语文在阜阳创立了自然小语的教育风格,促使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也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如今阜阳市的小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实现了教学的多维互动,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小语"成为广大教师努力的目标。

  • av &#20811, &#23572, &#33713, m.fl.
    616,-

    内容简介初始,荒原是宁静的、安全的。它只属于摆渡人和他们的灵魂。在这里,你可以走得快一些,也可以走得慢一些;可以连夜赶路,也可以只在白天行走;可以开心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在这片荒原里,灵魂不会有任何危险。直到一个怪物的出现。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怪物从何而来,仿佛从天而降般搅得荒原不得安宁。灵魂被抓走,摆渡人被重伤,原本宁静安全的荒原生出了动荡和恐惧。神色怪异的审判官似乎知道些什么,但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荒原的边界处设置了一道屏障,只允许灵魂穿过。以防万一,他们消除了摆渡人有关这部分的记忆,让他们以为荒原本就如此。一切进展得很顺利,除了摆渡人迪伦。迪伦的记忆格外顽强,无法消除。于是,他们决定把迪伦送往人间......黑暗将至,灵魂能否逃脱被侵蚀的命运?使命所在,摆渡人能否顺利把他们送达彼岸?

  • av &#20811, &#29305, &#26364, m.fl.
    286,-

    危机到底是什么?危机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自然灾害真的是自然的吗?灾难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吗? 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气候和生态危机是如何造成的?为什么危机和灾难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了呢?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和平过?幸福为什么总是稍纵即逝?为什么苹果这么成功?为什么Facebook这么流行?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解决危机?我们都在期待改变,真正需要的改变是什么?生命意义是什么呢?......。总之,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到如此地迷茫和困惑。人们甚至绝望到相信世界毁灭的末日就要到来,难道:谋求发展带来的就是毁灭追求幸福收获的就是痛苦渴望和平导致的就是战争到路在何方?未来在哪里?难道发展的终点就是毁灭?!一个为今天而准备的五千年的伟大智慧被一个民族携带着、隐藏着、发展着。等待着,只为今天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刻的出现,当人类真正开始需要她的时候,她才会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为人类指点迷津,引向光明!本书由莱特曼博士涉猎危机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及其本质和危机的产生原因分析的文章组成。内容涵盖了从金融到经济危机,从全球化到网络时代,从生态环境和气候危机到自然灾害,从个人婚姻到家庭幸福的危机,从恐怖主义到战争,从科学对世界在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到生命意义的追寻等各个方面通过阅读所有这些精彩的文章和对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剥开所有的灾难和危机的表象,引发危机的根源和那个导致危机发生的唯一的原因,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你会发现,不论是什么样的危机,无论什么样的灾难,所有那些看似毫不相干、毫无关联的危机和现象,最后都浓缩并指向一个单一的原因,都是由一个共同的根源和原因引起的,而且,你会神奇地发现,所有的危机和灾难,实际上都是一种必然,并且,危机本身就是一种拯救,就是拯救的一部分,危机也是整个创造的一部分。危机到底是什么?危机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自然灾害真的是自然的吗?灾难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吗? 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气候和生态危机是如何造成的?为什么危机和灾难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了呢?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和平过?幸福为什么总是稍纵即逝?为什么苹果这么成功?为什么Facebook这么流行?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解决危机?我们都在期待改变,真正需要的改变是什么?生命意义是什么呢?......。总之,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到如此地迷茫和困惑。人们甚至绝望到相信世界毁灭的末日就要到来.

  • av &#20811, &#29305, &#26364, m.fl.
    276,-

    出路,如何在世界危机中变得强大"没有问题可以在产生了它的同一个意识层面上被解决"-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人类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和危机的根源都出在,我们对这个世界、宇宙的进化发展以及我们人类在这个进化的链条上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对我们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无知?实际上,人类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危机和灾难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名词。人类的文明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应对危机和灾难的历史。人类正是在应对危机和灾难中成长起来的。如果在历史上,无论如何我们都"成功"地应对了危机和灾难的话;那么,现在人类面临的全面危机却让全人类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开始绝望。难道真的像爱因斯坦所讲,如果我们不能超越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引发了这些危机的意识层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上的话;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可能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意识层面上得到解决吗?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在迫使我们不得不认为爱因斯坦的断言是正确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危机灾难应对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人类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上的无助和无能。至今,人类已经尝试了各种主义和制度,尝试了各种手段和主义,任其为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还是经济的手段等等,但似乎任何思想,任何主义都没有实现其初始时的美好承诺,人类不但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任何其面临的问题,反而越加深入地陷入到了更大的危机和灾难的泥潭,以至于到了没有人会反对全球毁灭正在迫近的说法的地步。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看到的感知到的这么宏伟的宇宙和这么神奇的生命就是以毁灭作为其终点吗?本书由当代最伟大的卡巴拉学家莱特曼博士的一本著作和三篇演讲以及几篇精彩对话所组成。第一部:《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机中使自己变得强大》。是莱特曼博士专门针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危机使自己变得真正强大的针对性著作。第二部:由莱特曼博士针对几个困扰人类的精彩对话组成,内容涵盖金融危机,自然灾害,战争与和平等主题第三部:由莱特曼博士在世界智慧理事会等年会上,针对危机提出的应对措施的演讲稿所组成。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认识危机,认识危机的根源和目的,进而找到包含在危机中的

  • av &#20811, &#29305, &#26364, m.fl.
    150,-

    内容简介 "我们现在如何感受生命,同我们能够感觉到的生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光辉之书》将这种差别比作一个小蜡烛的光亮同无限光明的光之间的差别"。--迈克尔-莱特曼博士(摘自本书)内容简介 "我们现在如何感受生命,同我们能够感觉到的生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光辉之书》将这种差别比作一个小蜡烛的光亮同无限光明的光之间的差别"。--迈克尔-莱特曼博士(摘自本书)贯穿世世代代,卡巴拉令许多男女着迷。有的入迷者是一些在各自领域中的风云人物:比如牛顿、莱布尼茨和歌德等,他们只是一些伟大的创新者。本书结合了古老的卡巴拉智慧的原则和科学的最新发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并且条理清晰的公式,通过它我们能够探索一个新的、更高的人生境界。这个五千年前就开始的发展过程今天正走向其顶峰。几千年前,人类曾经团结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统一为一体。但在那些日子中,自然通过给予我们利己主义将我们和所有其他的生物区别开来。自那以来,我们一直在培育我们的利己心,并因此变得与自然越来越遥远,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疏远。然而五千年前,有一群人发现了一系列能够积极地利用利己主义的隐藏的法则,它能促使人变得和自然相同。这些人把他们发现的方法称为"卡巴拉智慧",其主旨倡导能战胜日益增长的利己主义的团结和整体性。如今,卡巴拉被公认为一种能够改进我们自己及身边亲爱之人的生活的方法,它是一种可行而且经受了时间考验的方法。其法则在各个方面--个人、社会及环境,为全球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本书也告诉我们,人类可以学习如何去利用自然隐藏的法则,从而使我们能够超越所有这一切去到达一个和平与成功的新阶段。

  • av &#20811, &#29305, &#26364, m.fl.
    200,-

    卡巴拉,科学和生命意义科学对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在寻找着原因,并试图去解释维系生命的机理;而卡巴拉科学则解释生命为什么存在,解释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身为一个卡巴拉学家同时又是科学家的迈克尔-莱特曼博士,在他的这本《卡巴拉,科学和生命的意义》一书中,通过在量子物理科学和卡巴拉科学之间进行的一场精彩的对话,将科学和精神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向我们开启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接手量子物理等科学的,有关生命意义和宇宙创造的奥秘的终极科学的大门。正像书中一段量子物理学家的对话所说:"最重要的事实是,量子理论使它自己很清楚地知道,科学的能力是有限的,科学发现了这个边界的存在,并同时指出在边界的另一边存在有"某种别的东西"。......量子理论明确指出科学可以达到这个极限并证明它的存在,但量子理论还指出科学对于边界那边有什么却说不出来。这不是普通科学所能发现的,在这一点上,科学承认其本身的局限性。"那么,科学发现了那个边界,没有办法突破那个边界,卡巴拉又是如何突破的呢?在那个边界之外能看到什么呢?想知道吗?真理就在等着你来探寻。几千年以来,卡巴拉学家就一直写道:这个世界是由分离的个体存在构成的一个单一的现实。今天,身处科学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学得出了一个非常相似的结论,也就是:在物质的最根本的层面,我们和这个宇宙的一切都是一。科学证明了对现实的观察结果受到观察者的影响。也就是说,一切的观察结果都是主观的。但卡巴拉告诉我们更多:甚至这个现实的创造者也只存在于观察者之中。也就是说,创造者就在我们心中,它不存在于其它任何地方。当我们死亡时,创造者也跟着走了。这些令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概念,在本书中还有更多更富有说服力的阐述,即使那些不懂卡巴拉或量子物理科学的人们也能轻松地明白。所以,如果你对:为什么你会出生在这个世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怎样做才能获得更多快乐?为什么人类发展到历史的今天,危机灾难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人类的明天在哪里?等等问题,哪怕有一丁点的好奇的话,这书正好适合你。你会发现现代科学的"终点"就是卡巴拉科学的"起点",而这一科学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被精心隐藏并准备了几千年,为的就是你今天拿起这本书,启示这一隐藏的智慧,准备好了解你自己,了解生命和宇宙进化背后真正的奥秘了吗?

  • av &#20811, &#29305, &#26364, m.fl.
    276,-

    人类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和危机的根源都出在,我们对这个世界、宇宙以及我们自己是谁的无知?实际上,人类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危机和灾难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名词。人类的文明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危机和灾难的历史。人类正是在应对危机和灾难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如果说好像我们在历史上,无论如何我们都"成功"地应对了危机和灾难的话;那么,现在人类面临的全面危机却让全人类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开始绝望。难道真的像爱因斯坦所讲,如果我们不超越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意识层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上的话;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可能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意识层面上得到解决。那么假定爱因斯坦讲的是真的,而且我们目前的处境使得我们不得不认为爱因斯坦的断言是正确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危机灾难应对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人类在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上的无助和无能。至今,人类已经尝试了各种主义和制度,尝试了各种手段,任其为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还是经济的手段等等,但似乎任何思想,任何主义都没有实现其初始时的美好承诺,人类不但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任何其面临的问题,反而越加深入地陷入了更大危机和绝望的泥潭,以至于到了一个全球毁灭的地步。

  • av Michael Lawrence, &#26031, &#20811, m.fl.
    190,-

    如何理解歸信教義對於事工模式的影響? 教會的運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會眾對於信徒得救的看法如何。當一間教會真正接受了聖經關於歸信的教導時,必然會呼召人們悔改和信靠,而不 是只做一次性決定、得到心理治療或過更道德的生活。 這本小書是為了幫助教會正確地理解,聖經中關於歸信的教義在教導、傳福音、門訓、教會成員制以及地方教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會帶來哪些影響。

  • av &#26031, &#35199, &#20811, m.fl.
    620,-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重磅新书,40年杂文精选,中文SHOU次出版!★非虚构典范之作。该向现实生活提议,让它还是谨慎一些为妙。--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到种子里去,回到生活与创作的源头去。★加西亚-马尔克斯40年成长之路,50篇杂文精选,中文SHOU次出版!回到种子里去,回溯本源,回归本心,轻松好读的马尔克斯成长全记录 非虚构典范之作!★比虚构情节更精彩的新闻报道、奇闻轶事;"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创作秘辛、作品雏形;幽默深刻、讥诮讽刺的社会评论......一网打尽!★写作大师讲述ZUI贴近生活的故事,轻盈与深刻的绝徍结合,适合所有人阅读。随手翻开,即刻进入马尔克斯的世界! 内容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重磅新书,40年杂文精选,中文SHOU次出版!非虚构典范之作。该向现实生活提议,让它还是谨慎一些为妙。--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到种子里去,回到生活与创作的源头去。加西亚-马尔克斯40年成长之路,50篇杂文精选,中文SHOU次出版!回到种子里去,回溯本源,回归本心,轻松好读的马尔克斯成长全记录 非虚构典范之作!比虚构情节更精彩的新闻报道、奇闻轶事;"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创作秘辛、作品雏形;幽默深刻、讥诮讽刺的社会评论......一网打尽!写作大师讲述ZUI贴近生活的故事,轻盈与深刻的绝徍结合,适合所有人阅读。随手翻开,即刻进入马尔克斯的世界!-----------------------------------------------------------------------马尔克斯回到家乡小镇的"回归种子之旅",引发了什么思考?显示全部信息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2018年《回到种子里去》出版。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文坛标杆,"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短篇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杂文集《回到种子里去》等。

  • av &#20811, &#29747, &#36798 & m.fl.
    180,-

    《去警告众人》记述了我在一次祷告后神数次带我探访天堂与地狱的经历 在祷告中我说:"神啊,如果你是真的,请向我显现 你不只是一个'宗教的神' 你曾真正把许多人带出埃及,行了许多神迹奇事 那个神就是我想认识的神!"启示录4:1 此后,我再观看,见天上有一扇门开了,又听见刚才那个像号角般响亮的声音对我说:"你上这里来,我要把以后必发生的事指示给你看"在那次祷告后,神开始把我带到天堂和地狱,向我展示如果我们背叛神会发生什么,以及只有十字架能带来拯救和永生我见到了两棵大树的异象 在这两棵树之间,有一个十字架形状的彩虹的轮廓;从那十字架中射出一道亮光这两棵树象征着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如果我要得到生命,我必须在十字架前放弃旧我,跟随世界的光--耶稣,吃生命树的果子得以存活《去警告众人》是关于救赎的信息 它警告我们--末日已近,当及早归向神,以免为时太晚 琳达 玛丽 林克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与人们分享她所见所闻,帮助人们信靠那永生的神 在她信仰的不同阶段,她与耶稣有多次超自然的相遇:她曾被带到天国、曾在泰国曼谷的祷告室里见到天使、曾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塔美尔区看见耶稣走进她的家 神曾九次带她去地狱,在那里,她经历了巨大的恐惧 如今,她走遍世界各地,

  • av &#26031, &#20811, &#20122, m.fl.
    246,-

    《呼吸趣旅》通过年轻发明家法缇玛与她所搭乘的闪炫球"Z82号"一同进行的冒险,去探索科学发现与人类身体的奥秘。法缇玛的旅途从缩小自己与闪炫球开始,然后进入到鼻子里,以此去了解身体是怎样去呼吸围绕着我们的空气的。隆重介绍该作者的更多绘本作品:《免疫趣旅》和《消化趣旅》Original Title: Respiration Fun!Translated from English by 牛晓珒 译

  • - 帮助事工的神学基础
    av &#26031, &#20811, &#22810, m.fl.
    406,-

    基督教服务事工导论帮助事工的神学基础本书是关于教会服务事工作为社会帮助实践的导论。通过其圣经经文依据以 及其在教会历史中发展的历史、最后结合服务事工工作的神学依据进行评判 性的反省与阐述。书的作者以创造神学为其基本的立场,认为帮助的形式乃 是共同人性的现象,却也是属于基督教的信仰,但并非基督教专有。此后的 章节中探讨了服务事工的伦理以及现今帮助行动的定位点。

  • av &#26031, &#20811, &#27931, m.fl.
    246,-

    《马林巴》取材于一个从墨西哥恰帕斯州移民到美国的家庭的真实故事。当人们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乐器往往会一路伴随他们,并帮助他们在新的地域建设更好的生活。一本中西双语图书,并伴有免费教育资源可供下载!Marimba está inspirado en la historia real de una familia de Chiapas, México, que emigró a Estados Unidos. Cuando la gente se muda de un país a otro, a veces los instrumentos musicales la acompañan en su viaje y le ayudan a encontrar una nueva y mejor vida. ¡Un libro bilingüe en inglés y español, acompañado de actividades educativas gratuitas descargables!

  • av &#26031, &#20811, &#20122, m.fl.
    246,-

    《消化趣旅》通过年轻发明家法缇玛与她所搭乘的闪炫球"Z82号"一同进行的冒险,去探索科学发现与人类身体的奥秘。法缇玛的旅途从缩小自己与闪炫球开始,然后进入嘴巴一路向前,以此去了解身体是怎样消化我们喜爱的食物的。隆重介绍该作者的更多绘本作品:《呼吸趣旅》和《免疫趣旅》Original Title: Digestive Fun!Translated from English by 牛晓珒 译

  • av &#26031, &#20811, &#33707, m.fl.
    180,-

    This is the Mandarin translation of A Guide to Reflexive Therapy. 自反性疗法利用由自反性人学引发的自反性叙事解决自反性需求的问题。自反性需求指人类存在过程中质询存在的倾向,自反性需求还指一个人作为存在过程时,在存在过程自我规范中有效地自我关联的需求。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自反性人学利用对我们在体验我们自身发生时体验到的对我们存在过程的认知而形成自反性叙事。这种自反化就是存在体验存在的自我再建式的自我关联;自反化还产生自我认知,这在我们如何使"现存的我们"发挥作用上意义重大,在存在过程自我应用和通过成为自反性自我而科学地存在成为可能上意义重大。这种疗法,探讨"现存的我们以及我们如何发挥作用"的一般事实和方式,即,这种疗法指导自反化和自反性自我的出现;这种疗法探讨"现存的我们"的单个实例一般如何存在并指导自我应用 参与者邂逅人的本质、存在过程中的结构以及存在过程(个体)所展现的特殊实例。在这一自反性框架内,个人分析因与自反化创造的中心的关系而开始,从这一中心出发,个体内部一般存在的问题以一种基于科学的、系统的方式得以解决。

  • av &#20811, &#22885, &#21345, m.fl.
    756,-

    《糜骨之壤》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长篇小说,同名电影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不同于托卡尔丘克之前的长篇小说的碎片化结构,《糜骨之壤》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犯罪悬疑小说的外壳,小说更易阅读,情节引人入胜。小说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

  • av Herman Bavinck, &#25991, &#20811, m.fl.
    630,-

  • av Herman Bavinck, &#25991, &#20811 & m.fl.
    420,-

  • av &#27835, &#32654, &#20811, m.fl.
    770,-

  • av Herman Bavinck, &#25991, &#20811, m.fl.
    390,-

  • av &#20811, &#23612, &#26412, m.fl.
    616,-

    GOLO 的理念是让你的胰岛素得到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减少热量 摄入或减少整个食物组--是新陈代谢正常运作的关键;根据该公司 的网站,一旦你的新陈代谢工作得更好,你就可以更轻松地减肥和保 持体重。 有几种激素被认为与食欲、新陈代谢和体重管理有关,而 GOLO 专 注于胰岛素,它应该可以调节你的血糖。简而言之,当您的胰岛素无 法将能量分配给您的细胞时,糖分会留在您的血液中,而您的身体会 将多余的部分储存为脂肪。GOLO 背后的想法是,它将使您的胰岛 素和血糖水平达到应有的水平,从而帮助您有效地利用能源。 该公司总裁兼联合创始人詹妮弗·布鲁克斯 (Jennifer Brooks) 表示, 膳食计划本身是混合搭配的。一本小册子列出了允许的食物(所有这 些都是现成的全食物,如肉类、蔬菜和水果),并附有每餐可以吃多 少的指南。 然后,您从每个类别中选择一到两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蔬菜和 脂肪来制作您的膳食;她说,这种组合旨在保持血糖稳定并避免饥饿。

  • av &#21570, &#20811, &#33775 & m.fl.
    306,-

    本書是華裔科學家呂克華教授的生命詩集。有些是從作者雙語詩集第一卷「靈魂的辯解」﹐第二卷「記憶的碎片」和第三卷「情操的偏差」中選擇而來、經過改正再發表。 在這過去這十年來,作者自認變得比較守勢和富於哲理,有點理想化,但永遠是現實。在生命中作者沒有幻覺,非常瞭解自己的周圍。作者從一位天文學教授退休後過著和平與休閒的生活,寫作、閱讀、繪畫、聽古典音樂和在一小塊土地種植蔬菜,每週參與創意寫作組,學習如何寫作和講話。作者認為在寫作裡所犯錯誤就像生長在自家菜園裡的雜草,一種自然而來的錯誤,而自己永遠是在它們攻擊的背後。 作者不認為自己的寫作,特別是作詩,是一種創作,它不過是一個方法來表達為個人失去的青春的哭泣。當作者在實際生活的領域有所限制,自身的經驗,自身奮鬥和自身在生活裡的折磨塑造成作者的今天。他認為寫詩的人不完全是悲觀或憤世嫉俗;他們只是非常敏感和誠實與充滿熱血的人物,對他們自己的原則,與對他們的相信保持忠真。 作者同時要感謝那些良師和導師們,愛他並指出正確的道路,讓他去追求,而且助長個人的力量攀登更高的一座山。 呂克華 2014年1月、2015年11月11日定稿(美國)

Gör som tusentals andra bokälskare

Prenumerera på vårt nyhetsbrev för att få fantastiska erbjudanden och inspiration för din nästa läs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