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nadens största urval
Snabb leverans

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雙年刊(二○一六~二○一七)

- NACWADC 2017 Biannual Journal - A Collection of Literary Work from Members

Om 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雙年刊(二○一六~二○一七)

編輯的話-仗一枝筆老猶雄/金慶松 年刊印出,本屆也將邁向尾聲。 回顧來時路,我們持續了華府作協的優良傳統,不定期的演講會,定期的寫作工坊,也算風生水起。本屆也有一些創新,例如,作協讀書會穩穩妥妥地進行,閲讀是最靜美的陪伴,分享是更多元的學習;也有大膽的嘗試,「寫.閲.評.聚」就是一個新意,寫作、閲讀、評析、聚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灌溉著會員們寫作的熱情。 相較於影光聲色,文字像是質樸清拙的粗茶淡飯;相較於其他興趣,寫作像是高不可攀的小眾雅緻。本會秉持延伸海外華文文學的命脈,一年多來舉辦許多精彩多元的文學講座、文誼活動,激發了人們曾有的寫作夢想,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本會成為會員,增加了文友同好,豐厚了財庫經費(會員數、財務量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使得本屆的年刋有足夠的財力給予作者微薄的、卻也是本會成立以來第一次給出的稿費,更激勵了會員們努力創作、踴躍投稿,為年刊增添了份量、豐富了內容。本冊年刋有49位作者、72篇文章、超過190頁,也是創了本會的紀錄。 年刋中的專欄,是向本會三位資深會員、作家致敬,向他們在寫作路上堅持的精神致上最誠摯的敬意。百歲人瑞劉緣子女士仍在閲讀、眉批、書寫;九十餘歲的吳崇蘭女士仍然「撐」著、堅毅著、精神著;年逾七十、寫作近四十年的韓秀老師依舊悅讀甚勤、筆耕不斷、出書頻仍,這就是會員們的典範。 年刊限於頁數篇幅,只算是投稿會員們的雪泥鴻爪,無法盡顯本會的寫作能量與質量,太長的稿件被割愛了,作者簡介超過200字者,也被刪減了,老編的標準回覆是:「對不起,人生就這麼長,墓碑就這麼大,墓誌銘就只得濃縮在這丁點大的墓碑上,寫作者會有能力以少寫多。」寫作者也會有能力寫出無數的「墓誌銘」。當然,最要感謝的是每一位賜稿者,以及年刊編輯過程中與編輯群的來來回回、修修改改、增增減減、刪刪補補,追求盡心盡力、盡善盡美,並讓年刋順利付梓,按期出刋。過程或許耗時費事、成品或有疏漏不全,尚祈海涵見諒! 寫作才是我們寫作者的終極目標:寫作是靜心觀照、寫作是自我對話、寫作是字斟句酌、寫作是重組建構。讓我們相互勉勵提攜,寫出心靈深處、寫出悲天憫人、寫出刻骨銘心、寫出人情世態、寫出反璞歸真、寫出柳暗花明、寫出苦盡甘來、寫出海闊天空。 朱玖瑩云:「有半房書貧亦樂,仗一枝筆老猶雄。」讓我們寫到人生中的最後一口氣,仍有未盡之寫作。 本期華府作協年刋得以順利付梓,得助於全體會員的熱心支持及49位作者們的踴躍投稿,謹此致以最高的謝意。 作者:方映荷、左一心、丘宏義、王志榮、王業凱、印鐵林、安守中、宋凌、李海蒂、李玉方、李玥、李睿、金玲、金慶松、周曉風、季肇瑾、胡一霞、英惠奇、紀萱、夏勁戈、梁旭華、梁林、高霞、陶文亮、許惠敏、陳小青、陳惠青、陳明珠、陳詠智、黃娟、黃彥琳、黃志堅、黃秉驥、張之哲、張明明、張純瑛、馮小炬、楊揚、楊慶偉、賈明文、葉珮琪、劉嫄、劉緣子、劉雙柱、潘秋辰、蔡曉林、韓秀、魏書苗、龔則韞

Visa mer
  • Språk:
  • Okänt
  • ISBN:
  • 9781647848323
  • Format:
  • Häftad
  • Sidor:
  • 194
  • Utgiven:
  • 1 Mars 2018
  • Mått:
  • 216x279x10 mm.
  • Vikt:
  • 463 g.
  Fri leverans
Leveranstid: 2-4 veckor
Förväntad leverans: 19 Juli 2024

Beskrivning av 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雙年刊(二○一六~二○一七)

編輯的話-仗一枝筆老猶雄/金慶松

年刊印出,本屆也將邁向尾聲。
回顧來時路,我們持續了華府作協的優良傳統,不定期的演講會,定期的寫作工坊,也算風生水起。本屆也有一些創新,例如,作協讀書會穩穩妥妥地進行,閲讀是最靜美的陪伴,分享是更多元的學習;也有大膽的嘗試,「寫.閲.評.聚」就是一個新意,寫作、閲讀、評析、聚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灌溉著會員們寫作的熱情。
相較於影光聲色,文字像是質樸清拙的粗茶淡飯;相較於其他興趣,寫作像是高不可攀的小眾雅緻。本會秉持延伸海外華文文學的命脈,一年多來舉辦許多精彩多元的文學講座、文誼活動,激發了人們曾有的寫作夢想,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本會成為會員,增加了文友同好,豐厚了財庫經費(會員數、財務量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使得本屆的年刋有足夠的財力給予作者微薄的、卻也是本會成立以來第一次給出的稿費,更激勵了會員們努力創作、踴躍投稿,為年刊增添了份量、豐富了內容。本冊年刋有49位作者、72篇文章、超過190頁,也是創了本會的紀錄。
年刋中的專欄,是向本會三位資深會員、作家致敬,向他們在寫作路上堅持的精神致上最誠摯的敬意。百歲人瑞劉緣子女士仍在閲讀、眉批、書寫;九十餘歲的吳崇蘭女士仍然「撐」著、堅毅著、精神著;年逾七十、寫作近四十年的韓秀老師依舊悅讀甚勤、筆耕不斷、出書頻仍,這就是會員們的典範。
年刊限於頁數篇幅,只算是投稿會員們的雪泥鴻爪,無法盡顯本會的寫作能量與質量,太長的稿件被割愛了,作者簡介超過200字者,也被刪減了,老編的標準回覆是:「對不起,人生就這麼長,墓碑就這麼大,墓誌銘就只得濃縮在這丁點大的墓碑上,寫作者會有能力以少寫多。」寫作者也會有能力寫出無數的「墓誌銘」。當然,最要感謝的是每一位賜稿者,以及年刊編輯過程中與編輯群的來來回回、修修改改、增增減減、刪刪補補,追求盡心盡力、盡善盡美,並讓年刋順利付梓,按期出刋。過程或許耗時費事、成品或有疏漏不全,尚祈海涵見諒!
寫作才是我們寫作者的終極目標:寫作是靜心觀照、寫作是自我對話、寫作是字斟句酌、寫作是重組建構。讓我們相互勉勵提攜,寫出心靈深處、寫出悲天憫人、寫出刻骨銘心、寫出人情世態、寫出反璞歸真、寫出柳暗花明、寫出苦盡甘來、寫出海闊天空。
朱玖瑩云:「有半房書貧亦樂,仗一枝筆老猶雄。」讓我們寫到人生中的最後一口氣,仍有未盡之寫作。

本期華府作協年刋得以順利付梓,得助於全體會員的熱心支持及49位作者們的踴躍投稿,謹此致以最高的謝意。
作者:方映荷、左一心、丘宏義、王志榮、王業凱、印鐵林、安守中、宋凌、李海蒂、李玉方、李玥、李睿、金玲、金慶松、周曉風、季肇瑾、胡一霞、英惠奇、紀萱、夏勁戈、梁旭華、梁林、高霞、陶文亮、許惠敏、陳小青、陳惠青、陳明珠、陳詠智、黃娟、黃彥琳、黃志堅、黃秉驥、張之哲、張明明、張純瑛、馮小炬、楊揚、楊慶偉、賈明文、葉珮琪、劉嫄、劉緣子、劉雙柱、潘秋辰、蔡曉林、韓秀、魏書苗、龔則韞

Användarnas betyg av 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雙年刊(二○一六~二○一七)



Gör som tusentals andra bokälskare

Prenumerera på vårt nyhetsbrev för att få fantastiska erbjudanden och inspiration för din nästa läsning.